随着营养过剩和久坐少动等生活方式的盛行,以及城市化、现代化、老龄化趋势,脂肪肝一跃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进展性肝病。单纯性脂肪肝若不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病情进一步迁延则可演变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甚至出现肝癌。
目前认为,调整饮食结构与增加运动是治疗脂肪肝的基石,必要时还需配合药物治疗。但在临床发现,很多患者都难以坚持饮食调节及运动;此外,对于脂肪肝合并相关不适如胁痛、腹胀、便溏、痰多者,单纯饮食运动调节不能满意消除症状。
在中医学理论中,脂肪肝主要属于“肝癖病”范畴。《康熙字典》曰:“癖,嗜好之病。”可知本病多兼饮食偏颇,或不节、或不洁、或嗜酒。中医治疗脂肪肝,强调因人制宜、病症同治、调养结合,并重视情志、起居、运动、饮食以及药膳食疗养生在改善病情中的作用,因此更易让脂肪肝患者接受。尤其在食疗调治方面,因其以新鲜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为主要材料,且有能兼顾营养搭配、色香味全、烹制方便、易于坚持等优点,深受脂肪肝患者喜爱。以下分别从茶、粥、蔬、汤为大家推荐一些调治脂肪肝的食疗方。
茶:八香茶
材料:炒麦芽2克,炒稻芽2克,炒谷芽2克,苍术2克,炒茴香2克,广陈皮2克,杜仲1克,乌龙茶12克。
做法:将前7种药材加水1000ml,大火烧开,改小火再煮10分钟,去滓留汁。用药汁代水冲泡乌龙茶,代茶喝。每2-3日可饮1剂,1月为1疗程。
功效:消痰化脂,扶助正气。适合痰湿质或者痰湿较盛的患者,临床见症为:体型肥胖、油脂旺盛、口气秽浊、咽中有痰、肝区胀闷、大便粘腻、舌苔白腻者。
制膳思路:以炒麦芽、炒稻芽、炒谷芽化食消滞,洁净肠胃;乌龙茶通利二便,逐出污浊;苍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炒茴香疏通肝络,理气消胀;陈皮通达表里,消痰化脂;杜仲强筋健骨,温肾暖脾。全方促使痰脂消除,扶助正气。
粥:红曲粥
材料:红曲3克,炒山楂5克,枸杞3克,大枣6枚,生姜10克,小米30克。
做法:将红曲、炒山楂、大枣(掰开)、生姜(切片)、枸杞用煲汤袋装好,备用。将小米淘洗干净,加入1000ml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至米熟,加入煲汤袋,再煮10分钟,取出煲汤袋,食小米粥即可。每2-3日可服1剂,1月为1疗程。
功效:调脂养肝,扶正泻浊。适合气虚质或者正气不足、或兼有虚寒证的脂肪肝患者,临床见症为:体型适中或略胖、神疲乏力、时感怕冷、易出汗、大便偏烂、舌苔薄白者。
制膳思路:用红曲调脂,用山楂泄浊,同时用小米生姜大枣枸杞健脾益气、养肝和胃,以标本兼调。
蔬:七色盘
材料:白果、黑木耳、红萝卜、绿豆芽、黄彩椒、青瓜、紫甘蓝各适量,橄榄油、精盐、胡椒粉为佐料。
做法:将黑木耳泡软、剪成小条状备用;红萝卜、黄彩椒、青瓜、紫甘蓝洗净,均切成小条状备用;豆芽去根洗净备用;将白果、黑木耳、绿豆芽放入沸水先煮5分钟,再将红萝卜、黄彩椒、青瓜、紫甘蓝放入沸水烫3-4次。将全部蔬菜捞出装盘,撒上少许精盐、胡椒粉,候凉。将橄榄油煮热,淋在蔬菜上,稍稍搅拌,即可。
功效:化痰调脂,养肝解毒。适合湿热质或者湿热内蕴的脂肪肝患者,临床见症为:体型偏胖或者偏瘦、口干、易起口疮、颜面痤疮或者皮肤毛囊炎、时伴黄痰、心烦易怒、睡眠欠安、肝区胀闷、小便偏黄、大便粘或干、舌苔稍黄腻者。
制膳思路:上述食材,有降脂化痰、软化血管、养肝解毒、平衡虚火、促进代谢之效,且营养丰富,适合脂肪肝者日常调理之用。
汤:百合汤
材料:干百合20克,小葱白5茎,白术10克,白茅根20克,生姜3-4片(约15克),大枣6个(掰开去核),干玫瑰花6-8朵,鸡腿肉150克(切块),精盐适量。
做法:将药材洗净(玫瑰花除外),与切好的鸡腿肉一同放入沙煲,加1500-1800ml水,大火烧开,改小火再煮20-30分钟,加入玫瑰花及少许精盐调味即可。喝汤吃肉,每周1-2次。4周为1疗程。
功效:温经通络,祛湿泄浊。适合气郁质或者合并气滞血瘀证的患者,尤其是“瘦人脂肪肝”合并以下临床见症者:体型偏瘦或适中、精神易紧张、常感怕冷怕热、睡眠不安、时有口干心悸、肝区隐痛、女性月经量少或痛经者。
制膳思路:用鸡腿肉、生姜、大枣调补气血,增强脏腑活力;葱白温通经络,百合安神通脉,玫瑰花调气解郁,使气血流通,神志安宁;同时用白茅根、白术补充津液、驱逐污浊,如同洗涤器具,促进脂浊消除。
初审:王艳
复审:刘学云
终审:赵婉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