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 如何呵护心血管

时间:2024-11-28 来源:靖宇广播电视台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寒露过后,气温大幅下降。气温变化是如何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随着天气转凉,我们要警惕哪些心血管疾病?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解答。


图片


气温变化是如何影响心血管健康的?


在季节转换、冷空气活动频繁的时候,心血管疾病高发,主要与气温低、运动少、吃得多、常感染这四个因素有关。


当天气寒冷时,人体的毛细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导致心脏的工作压力增大,进而诱发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由于气温降低,很多人喜欢宅在家里,活动减少,再加上天冷时人们往往喜欢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可使胆固醇水平升高,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体质差的老年人在气温降低时常常合并感冒、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


可见,气温变化,尤其是寒冷刺激,可导致血压升高,并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急性加重。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老年人群,都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应对寒冷的考验?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根据气温和自我感觉适当增减衣物。季节变换时,大家出门时不妨多带一件外套。


第二,饮食不要过于滋补。大家都听过“贴秋膘”的说法,但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高盐、高脂饮食无异于疾病进展的“加速器”。在饮食上,患者应做到荤素搭配,以低盐、低脂饮食为宜。


第三,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在季节变换时,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要停止运动。即使在家里不出门,大家也要尽量减少久坐。运动应量力而行,避免在清晨、晚上视野不清或雾霾天气时进行户外运动。


第四,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避免重症流感及其引发的心血管事件。


第五,加强疾病自我管理。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是保持病情稳定的“不二法宝”。患者应做好指标监测,如自测血压、血糖,心衰患者还应监测体重、液体出入量等。患者要遵照医嘱按时用药,不擅自加减剂量和停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到医院复诊;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图片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遵循什么运动原则?


“生命在于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样适用。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坚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我们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有所增加,但还能进行正常交谈;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则不能正常交谈。


寒露时节,推荐的运动项目包括慢跑、登山、快走、球类运动等。不过,“一场秋雨一场寒”,患者外出运动时要适当添衣,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水,避免过量运动。


定期输液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吗?


不可以!很多老年人到医院要求输液,一般是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剂,或者西药的扩血管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暂时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改善脑供血,但其作用时间一般为6~8小时,并不能永久“疏通”血管,也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老年人输液也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发生输液反应、医源性感染、血管炎、过敏等。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还可导致全身血容量迅速增加,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诱发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


图片


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在日常饮食方面,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补钾、减钠。钠盐会升高血压,建议高血压患者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小米、小麦、菠菜、香蕉等。


远离高脂、高糖食物,少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


寒露时节,天气干燥,高血压患者可以多吃应季的蔬菜和水果,如冬瓜、丝瓜、苦瓜、小白菜、白萝卜、绿豆芽、山药、莲藕,以及雪梨、柿子、山竹、火龙果、龙眼、柑橘、香蕉等。


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后能否停药?


绝大多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都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不能随意停药。我们建议高血压患者长期用药,不只是为了降低血压数值,更重要的是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并发症,延长患者的健康寿命。


图片


血脂升高还能放心吃肉吗?


很多人认为血脂升高是吃肉过多导致的,于是希望通过严格控制肉类的摄入来降低血脂,但通常会发现收效甚微。这是因为高脂血症是遗传因素、代谢疾病、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仅通过饮食控制来纠正血脂异常并不能解决问题。


想要降低血脂,重要的是做到食物多样,营养均衡,低盐控糖,避免饮酒,同时还要搭配适量的运动,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来源:老年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