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靖宇同志是在白山松水间英勇抗击日寇侵略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今年2月13日,是杨靖宇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追思他的革命风范,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对于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凝心聚力,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又名顺清、张贯(冠)一、乃超等,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户贫农家庭。1923年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接触马克思主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受组织委派,回到确山地区开展农民运动。至1927年初,确山县农民协会会员达到1万多人,杨靖宇被选为协会委员长。4月间,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一度攻占确山县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确山农民革命政权,积极支援北伐战争。1926年7月,杨靖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的指示,指挥全县农民自卫军和农民敢死队数百人发动刘店秋收暴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鼓舞了确山乃至河南人民的革命斗志。1929年7月,刚刚到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不久的杨靖宇,受党中央派遣,赴东北工作。在中共满洲省委安排下,接任抚顺特支书记,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杨靖宇领导抚顺煤矿工人罢工,曾两度被捕入狱。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经中共满洲省委多方营救出狱,先后担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等职。面对东北大好山河遭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的空前民族危机,杨靖宇以满洲省委特派员身份到南满地区整顿党的组织和抗日游击队,改编组建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并以此为基础于1933年9月18日创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任师长兼政委,领导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此后,又先后开辟金川河里、桓仁老秃顶子、辑安老岭等抗日游击根据地。1934年,杨靖宇领导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任军长兼政委。1936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后,杨靖宇继续担任军长兼政委;与此同时,抗联第一、二军合编为第一路军,他又任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率领所部纵横驰骋于东满、南满广大地区,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杨靖宇殉国前的最后100天里,他与日伪军进行了多达47次英勇战斗。1940年2月23日,因叛徒告密,杨靖宇在冰天雪地、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伪军周旋,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与敌人战斗时壮烈殉国,时年35岁。201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同意,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11个部门联合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杨靖宇位列其中。而早在1938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面对美国合众社记者提问时就曾高度评价杨靖宇:“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作为抗日救国名将,作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一面旗帜,杨靖宇以其卓绝战斗和卓然战绩,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杨靖宇始终把忠诚于党放在首要位置。他在河南和东北从事地下工作期间曾5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他曾说过:“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民族革命的战士为伟大共产主义理想,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最后胜利的信心是坚定的。”在杨靖宇领导抗日斗争期间,他始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枪杆子听党指挥。1934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后,身为军长兼政委的杨靖宇,在军部以及下设师、团都设立了党部,连级设立党支部,排级设置党小组。在无极特殊情况下,各级党组织每月开会3次左右,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讨论形势任务、群众工作等。他曾对连以上干部讲:“打日本必须有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个路线已经有了,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抗日斗争。”正是由于在军队中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党组织体系,杨靖宇所领导的这支人民军队才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党中央曾评价杨靖宇“对党是最忠实的,时时刻刻都尊重党的组织和党的纪律”,是“首屈一指的最好东北干部”。杨靖宇坚持把纪律建设放在前面。1933年9月18日,杨靖宇主持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当天,即颁布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暂行规则》,以严明的奖惩措施为部队立下纪律规矩。杨靖宇始终带头遵守纪律条例以及中共满洲省委颁布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斗争纲领》等,在全军将士中起到了垂范表率作用。在得知司令部没有为他安排夜间站岗执勤后,他坚决要求为其安排站岗任务。1934年,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金川河里游击根据地,杨靖宇因洗脸时自己的配枪离了身,违反了他立下的“枪不离身”纪律要求,于是在风雪中自罚站岗一个多小时。他还坚决执行群众纪律,在行军过程中不扰民、不占民房,借用物品及时归还,因此受到地方百姓的广泛爱戴。为了强化军队纪律意识,杨靖宇将纪律作风建设写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中,在全军传唱“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铁一般的军风军纪都要服从”。杨靖宇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取得赫赫战绩。在对敌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杨靖宇善于学习运用朱毛红军的经验,注重联系东北地区实际,创造性地探索出包括半路伏击、远途奔袭、化装袭击在内的游击“三大战术”,并形成了“不能予敌以痛击的仗不打、于群众利用有危害的仗不打、不能占据有利地势的仗不打、无战利品可缴的仗不打”的“四不打”游击战原则。他领导抗日武装,先后在磐石红石砬子、金川河里、濛江那尔轰、桓仁老秃顶子、本溪和尚帽子、辑安老岭等地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率部痛击了号称伪满“国军之精华”的邵本良部,全歼了“满洲剿匪之花”索景清旅,取得了被日军惊呼为“东边道肃正史上最巨大的一章”的奇袭老岭隧道的胜利。日本侵略者称杨靖宇所率抗联部队是“满洲治安之癌”。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特别赞扬了由杨靖宇等领导创建的长白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认为长白山等根据地“将是抗日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杨靖宇善于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日。他较早探索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早在抗日战争初期,杨靖宇等东北抗联领导人就开始发动联合各种抗日武装力量,协同对敌作战,并建立了抗日部队联合领导机构抗日联合军事委员会,参加部队人数约1000人。1933年7月,杨靖宇联合多支义勇军和山林队,组建“联合参谋部”,杨靖宇任政治委员长。1934年2月,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联合16支抗日部队首领,在临江县城墙砬子(今属白山市江源区)召开会议并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杨靖宇任总指挥,在保持独立师原有建制基础上,将其他抗日队伍改编为8个支队以及多支由总指挥部直属的游击连,标志着南满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到1934年八九月间,团结在独立师周围并参与联合作战的抗日军达到5000余人,有力地壮大了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杨靖宇始终保持着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为了应对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军和第一路军的猛烈进攻,日本侵略者加紧推行“治安肃正计划”,通过实施“归屯并户”政策,断绝群众与抗联联系;实施“大讨伐”,以“狗蝇子”战术和“篦梳山林”战术等对抗联穷追不舍;组织“特别搜查班”和“特别工作班”,策反、诱捕抗联官兵,破坏地方党组织。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凶残敌人,面对物资极度匮乏的战斗条件和极端严酷复杂的自然环境,杨靖宇始终不为所动,坚持抗战到底。1940年2月22日,身患重感冒、臂负枪伤、数日粒米未进的杨靖宇,在一处破旧地窨子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一晚,那天也是元宵节。次日,由于汉奸出卖,杨靖宇被日伪“讨伐队”包围。只身一人的他宁死不屈,坚决与敌人战斗,最终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壮烈殉国。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前夕,曾指挥杀害杨靖宇的原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古隆一郎留下遗书,称:“中国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杨靖宇殉国后,他的头颅被日军铡下,在各处陈列、“示众”,遗首和遗身分离长达十八年之久。1948年长春解放前夕,我军地工人员把遗首秘密营救出来并转移到哈尔滨。1957年,杨靖宇遗身、遗首先后由靖宇县和哈尔滨市恭迎至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1958年2月23日,在杨靖宇殉国十八周年之际,遗首遗身合葬于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安葬前,举行公祭仪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杨靖宇将军领导抗日武装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其事迹震撼人心。”英雄虽已故去85载,但他的理想与信仰、责任与担当、风骨与气节,在新时代的今天,仍然是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的宝贵精神力量。我们纪念杨靖宇同志,就是要传承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务必永葆忠诚之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并将这一科学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吉林工作的总体要求作为科学指引,再学习、再对标、再落实,在学思践悟中增智慧、找差距、明方向,牢牢把握东北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坚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我们纪念杨靖宇同志,就是要传承他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作为巍巍华夏之子孙,作为红色吉林之儿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以国家荣誉为最高荣誉,自觉将个人前途命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起来,与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紧密联系起来,与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紧密联系起来,满怀激情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吉林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吉林新篇章。我们纪念杨靖宇同志,就是要传承他坚忍不拔、血战到底的革命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时值奋力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时期,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增强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破藩篱、扫障碍、下深水、涉险滩,以铁肩膀挑硬担子,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毅力,凝聚起吉林人民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我们一定要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向党中央和吉林人民交上优异答卷。吉林是东北抗联创建地,也是杨靖宇同志战斗、牺牲与长眠之所。今年是杨靖宇同志诞辰120周年和殉国85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可以告慰先烈的是,吉林这片红色热土同全国一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坚定不移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贡献吉林力量。
供稿:研究一处
来源: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